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行业标准

军民融合GJB国军标与GB国标、行业标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09 返回

军民融合已经逐步推进并实施,那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标准化有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是需要共同思考的。当前,越来越多的民企参与到军工业。但很多企业对GJB国军标很陌生,不知如何打造符合我国国防工业标准的制造标准体系,更对GJB国家军用标准及其他五大军工标准知之甚少。不知如何查询和购买,GJB归口单位中航工业301所为了很好服务于军工业发展,经多年开发打造建立了工业与信息化标准网,方便军工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查询购买相关标准,支撑国防工业标准化建设和发展。

 

问题:标准规范不统一、不协调,军民融合配套协作面临软性制度壁垒

 

标准是行业的通用语言,是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分工协作的基础,也是推动产品技术、工艺规程、质量管理和现代化生产组织供应链等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GJB国军标HB航标GB国标、企标等标准规范不统一、不协调是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壁垒的重要症结和军工封闭体系的主要体现之一。

 

长期以来,国军标和部分军工部门标准涵盖的产品和技术范围过于庞杂、细致,更新换版周期较长,在制定和维护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和国标等民用标准的合理衔接、有机协调和有效兼容问题。各军工企业集团之间大量的基础性、共用性、通用性产品技术标准自成体系,国军标、航标、国标、企标等独立运行,互不统一;一些标准归口管理单位拥有相关标准的制定、解释和管理权力,出于利益考量,客观上存在将某些标准异化为维护自身和行业垄断、排除外部和社会竞争的工具的倾向;由于体系封闭而责任重大、“责权利”不匹配、缺乏有效激励手段等,部分军品生产工艺规范、质量检验标准等一经确立,便具有显著的“制度锁定”和“路径依赖”特征,历经多年而不变,一些工艺规范和生产标准已明显落后于民口先进企业的同类标准和当今科技发展水平,亟需改进。

 

军民标准未能有效衔接、合理兼容,不仅助长了军工封闭体系的自我循环,阻碍了军民两大产业全要素、多领域融合发展,也间接导致军工科研生产成本和军品定价过高、总体运营效率低下,进而成为影响国防经济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原因。

 

建议:构建军民协调、彼此兼顾的新型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国防科技工业属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各类武器装备是基于大量基础、共用性零部件和关键专业化子系统的系统集成终端产品。从产品工艺方法、技术原理角度而言,国防科技工业和其他民口工业部门并无本质区别。事实上,国防科技工业本身也早已实现军民品一体化发展,如“十二五”期间,各大军工集团的军民品产值比例基本稳定在3:7,高技术产业占民品比重不断上升。当前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深入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聚焦在军工产品科研生产的军民融合。

 

当前,要在对现行军工行业标准进行系统梳理,提出“立改废”清单、强制性标准清单和建议上升为国家标准的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规划、深入研究、科学制定各军工集团军品科研生产的通用、共用性技术标准,与先进适用民用标准有效衔接,构建行业统一、军民协调、彼此兼顾的先进、科学、适用且能不断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新型标准体系,实施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立有关多方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开展军民融合标准化试点,探索军工企业标准化发展新模式,研究建立军民融合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在保障国防装备产品质量和科研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军工企业主导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民口单位主导制定国家军用标准,构建军民融合标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有序推动军民产品技术和标准、军民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统一,降低企业经营生产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有效激励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述举措不仅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我国先进标准品牌、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开放融合、不断发展的重要动能。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