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专家视角

罗永光: 军民深度融合的路向、挑战和对策

来源: 作者:罗永光 时间:2017-10-23 返回

军民融合作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崛起之道,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量变、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必须充分认清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找准制约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在审现状、察理据、究得失、探趋势、明路向中加快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日前,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永光教授。

 

 

深度融合往哪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请你具体谈谈深度融合向何处发力,往哪儿延

 

罗永光:具体来说,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融合形式上,要努力实现三个延伸:由目前单向的军建民用、民建军用,向军地协同研发、军民共建共用等模式延伸,最大限度地打破军地界限,形成军地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发展格局;由目前的民参军”“军转民式相互渗透,向功能嵌入、预留接口、优化重组、资源整合等多种形式延伸,形成适合不同领域特点、方式灵活多样的融合发展格局;由主要通过政府行政干预,向政策制度、市场运作和法规标准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延伸,形成国家主导有力、市场作用充分、法规保障到位的发展格局。

 

在融合范围上,要努力实现三个拓展:拓宽空间范围,加快推进海、陆、空、天、电、磁、网等空间的军民融合,有步骤、有重点、有区别地推进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的军民融合,积极研究探索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军民融合的方法途径,着力形成各具特色、衔接配套、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融合发展布局。拓宽协同创新范围,加快实现由机械化条件的普通技术,向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赛博空间和大数据、互联网+”3D打印等颠覆性技术领域拓展,着力形成国家所有科技资源、全部人才都为两大建设贡献力量的发展布局。拓宽主体范围,实现由主要面向大型军工骨干企业,向国有、集体和非公经济成分并存拓展,引导更多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保障领域担当大任,着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各类经济主体全方位竞相发力的融合布局。

 

在融合层次上,要努力实现三个提升:由目前以军地主管部门分别对接、分头融合为主,向以国家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安排和高层组织协调为主提升,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的紧密衔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设计、同步落实、同步推进;由当前随机板块式对接、物理组合式拼装的松散型融合向要素渗透式、化学反应式生成的紧密型融合提升,实现军民更紧密的结合、军地无缝有机对接;由注重铺摊子、上项目、扩大投资规模的粗放型融合向注重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提高效率效益的集约型融合提升,实现高质量融合、高效益融合、可持续融合。

 

 

深度融合为什么这么难?

 

 

记者:不少同志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军民融合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至今依然问题很多,深入推进困难重重,总使人有一种推而不动、纳而不入、融而不合的感觉。剖析这种状况,主要症结在哪里?

 

罗永光:在我看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而导致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融合的基础相对薄弱。从思想基础看,人们对军民融合的认同度在不断提高,但将国家安全与发展视为一体的社会意识还没有形成,国防是国防、经济是经济,国有是国有、民营是民营的观念根深蒂固,你要越界发展,我就严加防范,彼此之间互抱成见,画地为牢。从理论基础看,我们的理论研究有些滞后,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比如,什么是军民融合?这个基本问题学术界仍在各说各话,没有达成共识;谁来融、融什么、融多深、怎样融等问题没有从理论上说清楚、弄明白;融合是以强军为主还是以富国为主,还在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融合实践中两头热、中间冷”“没章法、打乱仗等情况的出现。从制度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政府职能更加聚焦于经济事务,对国防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出现弱化趋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对独立运行的老式二元体制结构,很难从根本上得到破解。从法律基础看,现有政策法规军地界限分明、各成体系,贯通军地和军民、经济和国防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人治为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军民融合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行为准则等缺乏明确的科学规范,大量融合工作主要靠觉悟来推动、靠关系来协调、靠感情来维系,甚至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做工作多吃亏的现象。

 

二是融合具有赶超的特性。与发达国家军民一体化经历了长期的自然发育过程不同,我国的军民融合总体上带有一定的跨越和赶超性质,是在世界主要大国基本上实现了军民一体化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的。这就决定了为确保国防安全、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我们不能等条件完全具备、时机完全成熟再来推进军民融合。客观地说,我们现阶段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条件和时机,或者说大环境并不十分理想。我们知道,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转轨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是整个国家建设发展的常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要把两个剧烈变革而又相对隔离的庞大体系融在一起,其复杂程度、艰难程度,不亚于一场革命。两大体系内部剧烈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两大体系之间的排斥、摩擦、碰撞、冲突和交锋,必然纷繁复杂,并会伴随融合的全过程。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三是融合进入了攻坚期。按照学术界的观点,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改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帕累托改进,即某项改革措施的实施,至少使一个主体得到收益而没有使任何一个主体受损;另一种叫卡尔多改进,即某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在使某一个主体受益的同时,至少使另一个主体受损。我国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改革由浅水区进入深水区,就意味着由帕累托改进进入卡尔多改进阶段。在这一阶段,容易融的已经了、好融的也已经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深度军民融合带来的利益秩序重调、利益格局重塑和利益分配重组,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一部分部门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甚至可能诱发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纠葛,伤及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没有志在必得的强大定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科学有效的实际举措,深度融合将很难向纵深拓展。

 

 

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记者:从你分析来看,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的要求综合施策,推进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转变?

 

罗永光:要以深化改革消除融合阻力。破除军民二元体制结构,拆除本位主义和利益固化樊篱,消除影响军民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性堵点、政策法规性盲点,出路在改革。一是要在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加快建立军队和地方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顺畅相互关系、明确责任边界,尽快形成融合委统筹领导、军地齐抓共管、政府主导落实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融合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领导、分散管理以及领导管理机构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二是要统一筹划国家全面改革和军队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为抓手,用党和国家的意志力执行力强力拆除军地行业壁垒、部门垄断和利益固化藩篱,在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中破除一切阻碍军民深度融合的制度性障碍。三是要健全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抓紧制定完善市场准入、资金保障、利益补偿、税收激励、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等政策,着力使各项融合政策系统配套,覆盖融合全过程,彻底消除以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喊得多、做得少、贴标签的问题。

 

要以协同创新增强融合动力。创新是深度融合的核心。丰富融合形式、提升融合层次,关键在创新,途径在协同。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要统筹谋划、优化布局,强化创新驱动战略与军民融合战略的有机对接、国家科技发展同国防科技发展的无缝衔接,优化协同创新政策制度,完善合力培育人才模式,打通创新成果双向转化渠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以国防前沿尖端技术为重点,整合军地创新资源,打造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龙头、精品工程,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努力在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对军地均具颠覆性的技术上形成独特优势,实现国防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文化环境,努力形成参与创新、鼓励创新、追求创新、支持创新和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汇聚全社会协同创新的磅礴力量提供良好生态。

 

要以开放竞争激发融合活力。开放竞争是优化融合资源配置、提升融合效率效益、增强融合活力动力的最有效手段。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要进一步打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保障状态,扩大军品市场开放和市场竞争范围,让人才、技术、资金、信息、设备、设施等各类要素在两大建设中无障碍流动,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要加快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坚持既放小又适度放大,在确保国防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军工行业外的大企业参与总体层次竞争,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地区的民口企业联合起来,与在位军工总体单位开展竞争,既引导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向国防和军队建设聚焦,又解决目前民参军中普遍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要把拓展国外融合发展的新要素、新领域、新空间作为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让融合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同频共振,企业走出去与军队走出去相得益彰,使军民融合既颇具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同色

 

要以共享共赢形成融合合力。共享共赢是调动各融合主体积极性、形成军地合力的根本途径。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要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搞好军地资源实力、潜力调查,明确资源共享管理主体、范围、程序和利益补偿办法,着力实现军队所需与地方所能的无缝对接,地方所盼与军队所有的充分耦合,使国家所有资源在战斗力提升和生产力提高中贡献力量。要加快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定准国家利益和企业、个人利益的黄金分割点,既确保军民融合达成国家战略意图、实现国家利益,又兼顾各方利益,使参与国防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经济主体得到更多利益、更多实惠,在共享融合红利中提高融合的积极性,实现由要我融我要融被动融主动融的转变。要研究制定融合平等参与和机会共享机制,努力增强融合的包容性、融合红利的普惠性、融合机会的公平性,通过融合红利更合理地释放和融合成本更公平地分担,让国家所有资源在两大建设中充分涌流,让全部生产要素的创造力在深度融合中竞相迸发,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