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法律法规

“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发布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8-28 返回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有关工作。

规划部署了7方面16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科技军民融合宏观统筹。二是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是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三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共享。四是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五是开展先行试点示范。重点是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建设军民融合新型科研机构;探索科技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模式。六是加强创新队伍建设。七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以下为 《“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马连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新闻记者朋友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昨天李克强总理考察科技部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科技部认真贯彻讲话精神,今天发布会内容也和贯彻落实克强总理讲话精神有着密切联系。近日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印发了《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这是科技领域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特别是我们在军民融合方面的一些重大战略举措,今天我们请到了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同志,军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同志,请他们介绍有关方面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请到了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张晓原司长、军委科技委科技战略局李燕东局长,一起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十多家中央新闻媒体朋友,感谢大家的到来和对科技宣传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首先请军委科技委辛毅副主任介绍《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的相关情况。
    
    辛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首先,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注、关心和支持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媒体记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谢!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改革强军战略的交汇点,是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形势下,科技部、军委科技委根据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立足职能使命、主动思考谋划,在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基础上,联合论证编制了《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为加快推进科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规划》的基本情况。
    一、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主要经历了组织筹备、联合调研、深入论证、征求意见四个阶段。重点赴武汉、长沙、杭州等6个重点城市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了调研座谈,实地考察了示范基地、高等院校、军地企业等10余家单位。《规划》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委11家单位、军队16个相关部门的有关意见,最终形成了印发稿。
    二、基本定位
    《规划》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领域贯彻落实《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抓手,是对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可为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指导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审批和实施重大项目工程,统筹安排科技预算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本依据和方向指南。
    三、总体思路
    我们在规划编制的工作指导上,一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着力强化科技军民融合顶层设计。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线,对军地科技规划计划、重大项目、条件平台、人才队伍、成果转化等进行全链条设计,推动形成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从科技军民融合角度支撑科技兴军。
    二是聚焦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着力优化军地科技资源统筹配置。突出需求牵引、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模式方法,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化军地资源配置,促进创新要素交流融合,汇聚各方面力量服务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三是瞄准破解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现实矛盾,着力构建军地科技一体化论证实施机制。针对军地科技管理体制问题,建立多部门工作会商与沟通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实施机制、创新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的研发攻关模式,形成军地科技创新合力。
    四是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形势,着力推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改革创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强化科技军民融合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健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军地顺畅高效对接。
    四、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形势与需求、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4个部分。一是形势与需求。重点剖析科技军民融合发展存在问题,研判未来五年科技军民融合面临的发展趋势。二是总体思路。主要是坚持深化改革,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是重点任务。重点明确十三五期间需要贯彻落实的7个方面16项重点任务。四是保障措施。主要是从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建立体系、战略研究、监督评估等5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落实举措。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马连芳:谢谢辛毅副主任的介绍。刚刚辛毅副主任从编制过程、基本定位、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这4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了情况。下面请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同志向大家介绍科技军民融合的前期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举措,大家欢迎!
    
    黄卫: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结合《规划》的贯彻落实,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科技领域开展军民融合工作已经取得的主要共识、工作基础和下一步的安排。
    一、不断深化认识,形成推动工作的四项共识
    科技部和军委科技委认真学习十八大和系列全会精神,深入体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贯彻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做好科技军民融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形成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形成了四项共识:
    一是科技军民融合处于军民融合工作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领域是军民融合最活跃、最重要的领域,也是融合需要最迫切和效益最突出的领域。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对于丰富军民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二是打破二元化分离结构是促进科技军民融合的关键环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耦合关联越来越紧。科技创新领域、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边界日益模糊。从根本上改变军民科技创新体系二元化分离的现状,加快推动国防科技纳入国家整体创新体系,是实现国家安全和强国兴军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三是重点破除民参军的瓶颈和障碍是当前科技军民融合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民口科技领域的优秀团队大量涌现,大型科研基地和重大基础设备不断得到加强提升,市场化资源不断增加投入力度,民口科技创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突破和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方面,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高地。按照科技兴军的要求,吸收民口科技重大成果和优势资源,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军民融合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和主要任务。
    四是从相互配合转到一体化发展是科技军民融合最本质的要求。推动科技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要实现深度融合,其本质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科技军民融合工作应当在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的领导下,从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划计划统筹衔接、重大项目协同布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都做出系统安排,建立跨部门的统筹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资源协调,加强基础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管理,形成高效运作的科技领域军民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坚实基础
    军地科技主管部门在推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方面已经开展大量工作,形成了很好的积累。除了今天发布的专项规划以外,其他主要有:
    1.初步建立了军地部门的科技军民融合会商联络机制。科技部与军委科技委、军委战略规划办、军委装备发展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军地部门积极沟通协商,对接部署,建立了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共同就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日前,经科技部协调,军委科技委已作为成员单位正式加入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军地一体化联合会商机制。
    2.部署了一批新的军民融合科技项目。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原863计划和973计划取得了超级计算机、快舟等一批重大军民融合创新成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以来,在海洋、网络、空天、新材料等事关国防安全和国家战略的重点领域,凝练了形成了20多个具有军地联合攻关、研发军民共用关键技术等军民融合特点的重点专项,正在陆续启动。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的实施方案正在加紧编制。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方面,天地一体化、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聚焦军民融合研究任务,正由军地共同加快编制论证实施方案。
    3.强化了科技资源在军地的统筹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17家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载人航天、探月、二代导航等工程实施。在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组建完成了15个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认定的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有2家以军队单位为依托单位。同时,我们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将绵阳科技城、中关村、武汉东湖等打造成了科技军民融合先行先试的政策示范区。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1.落实顶层设计,加强战略筹划。以《规划》为顶层设计,围绕科技军民深度融合的重大需求,细化军民协同创新目标、路径和突破口,建立协同推进的规划实施机制,形成科技军民一体化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持续推动军民科技的融合。
    2.抓好龙头工程,探索推广经验。在面向2030年科技重大项目全面部署中,落实科技军民融合的任务,形成一批科技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围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军民双方联合部署、联合出资、联合实施、联合管理的军民协同创新模式。
    3.推进共建共享,提升资源效率。统筹做好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军民重大实验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各类国家创新基地的共建、共用、共享,创新运营机制与服务模式,实现人员、设备、任务等方面的军民联合协作,提升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4.鼓励先行先试,深化科技改革。加快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和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大胆探索实现科技军民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机制,在重要区域和重点领域率先开展一系列改革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与经验,做好推广示范。
    以上情况介绍给大家,谢谢大家。
    
    马连芳:谢谢黄部长的介绍。刚才黄卫副部长从三个大方面,即主要共识、工作基础和下一步工作措施方面向大家介绍了相关情况。领导介绍有关情况就到此环节,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请大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新华社军分社记者:规划作为首个科技领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专项规划,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将对推进科技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燕东:首先感谢新华社分社的记者。这次科技军民融合的专项规划,首次由军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发布和实施,实现了跨军地、跨部门的工作模式创新,并对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落实改革、大胆创新。规划充分考虑了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管理体制、政策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提出了建立健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试点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探索科技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模式的新思想新理念。
    二是需求牵引,系统推进。规划面向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需求,对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整体布局和全链条设计,提出了加强军民科技规划计划统筹衔接。联合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军民融合重点专项等重点任务。三是联合研发,双向转移。规划统筹军民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军地联合攻关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增强科技军民融合活力,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运用,提出了加强科研平台共建共用,推动科技基础资源军民协同共享、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关键阶段,科技军民融合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部《规划》作为科技领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顶层指导性文件,为实现建立完备、统一、高效、开放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科技含量,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等目标,起到了引领支撑作用。
    
    人民日报记者:科技军民创新体系作为《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六大体系建设目标之一,对于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晓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央12号文件确立的重大目标之一,我的理解是,对于我们相关部门来推动军民融合,特别是推动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主要提出了这样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整个军民融合工作中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是军民融合全局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融合需求最迫切的,融合效益最突出的这样一个领域,对军民融合整体工作具有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同时,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战略两大战略的交汇点。把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六大目标之一,在任务部署上加大力度推动,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是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更多地强调了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工作中长效机制方面的要求。之前我们跟相关部门,特别是军队的部门、国防口的部门,也开展了大量的科技领域军民融合的相关工作,但是绝大部分是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依靠点对点、事对事的联系,一件事情有需要了,就大家走到一起研究协商。这项任务完成了,下一项任务是什么,没有特别系统的考虑,也没有稳定的机制,相关部门的各项工作缺乏统筹协调。所以这次军民协同创新体系这样一个建设目标的提出来,我个人理解是更加强调了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工作中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是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建立这样一种协同创新体系以后,各种各样的主体,无论是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包括各个政府部门手头掌握的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都能够通过进入协同创新体系,在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军民协同创新工作的需求十分多元化的,有些是需要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有些需要发挥市场机制,通过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让各方面主体都都能够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中找到定位,这样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应有作用,形成合力。
    
    解放军报记者:规划中提到要开展现行试点示范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请问建设该平台将重点试行那些任务?后续该平台建设将如何推进?
    李燕东:这次印发的《规划》提出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重点任务,就是要依托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区,由科技部、军委科技委联合指导建设一批定位明确、形式多元、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该平台重点试行四个方面改革任务,这项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了,具体的方案有关区域已经开始在论证。一是要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该平台主要集聚创新人才、科研条件、科技服务、政策制度等资源,打造形成区域科技资源的聚宝盆。二是建立科技资源与国防需求对接新渠道。实现军地科技需求、资源、计划、成果等在线直接对接,逐步形成资源对接的新渠道。三是以产品和能力为导向,调整科技创新模式。统筹利用各方力量为科技创新服务,打通从创新想法到产品能力的完整创新价值链条,缩短科技创新周期。四是探索面向市场的国防科技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成立科技军民融合基金,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综合运用创投基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创新领域。
    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总体安排:第一阶段为试点建设期,我们讲主要是十三五以今年到明年这个阶段,计划在改革意愿强烈、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军民融合优势明显的地区,试点建设35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第二阶段为深度推进期,计划建成10家左右规模,形成覆盖国内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区域和主要技术领域的平台网络,支撑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日报记者:在《规划》中提到,面向2030年我们需要积极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脑内研究等新一轮军民融合重大科技项目,请问目前有哪些工作基础?近期将有哪些重大举措?
    张晓原: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后,对于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如何通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去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立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根据新的国际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又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围绕在未来十几年后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一些战略必争之地,或者围绕对国家整体实力、综合国力能够发挥重要的提升带动作用的相关领域和方向,部署一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这项工作从前年开始进行了各方面的论证,立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凝练目标、部署任务,形成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议,已经报国务院、党中央批准。现在科技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批准的这样立项建议,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再经国务院、党中央的审议通过以后,就开始正式组织实施了。通过组织实施这些重大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发挥出制度优势,探索科技领域的新型举国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军队和国防建设,都能提供基础性的、核心性的科技支撑。而其中有很多重要方面涉及到军民融合的任务,我们将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它们打造成科技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涉及到科技军民融合的这样一些项目的相关任务布局、重点攻关方向,以及重大成果的军民共用,由军民相关部门共同来组织论证。等到实施方案制定完成,经国务院、党中央审议通过以后,开始组织实施中,也会按照深度融合的方式来实行,而不是沿用过去的传统做法。以前类似的项目,基本上就是在论证的时候由军民双方共同论证,而在实施的时候,就是民口一块、军口一块,各自实施各自的,彼此基本上也有太多关联。而此次我们在实施科技创新2030中要打造的科技军民融合龙头工程,不仅仅是在论证环节,以及在实施方案的制定环节,由军民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在未来的组织实施中,也是由军民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做到随时沟通交流,合力推进工作;项目获得科技成果的双向转化,也要按照军民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方式来做。
    
    马连芳:刚才有四位男记者提问,我想下一步是不是请一位女同志举手提问一下?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下国防科技领域如何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李燕东:刚才辛毅副主任、黄卫部长,包括晓原司长,把军民融合推动国防建设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说得已经非常清楚了。我理解,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刚才晓原司长对于如何推进科技军民融合的后续的想法已经说了很多,细的在这里就不再说明。国防科技作为军事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发挥了先导和引领作用。当前国防科技发展正处于由跟踪和跟随发展为主向创新超越转变的关键时期,所以应着眼引领未来,探索未知世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新的应用,突出探索性、创新型、基础性和迁延性。因此,从总的来说,国防科技领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后面整个工作,一是需要军地双方不断深化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利益壁垒,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二是要把国防科技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科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我就回答这些,很多细节的,晓原司长已经讲到了。谢谢。
    
    马连芳:感谢李局长的回答。感谢新闻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刚才李局长和张晓原司长分别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落实《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确确实实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做好工作。很多新闻媒体朋友十分关心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有关情况,以后科技部和军委科技委也会及时将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跟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大家以后进一步关注、关心科技军民融合的工作。谢谢大家,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