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专家视角

以军民融合加速推动 国防科技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贾玉树 时间:2018-01-02 返回

现代化的核心是理性化,即人的思维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于未来可能世界的建构,它要求人们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各种各样的可能,充分挖掘现代科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潜力,积极构想未来可能的生活方式与战争样式,把当前种种抽象的可能转变为未来具体的现实。

同理性化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相比,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体系在本质上是一个经验性的工程技术体系,内部存在着某种结构性缺失。

其一,它是以形形色色的军事工程为核心、以军事装备需求为牵引发展起来的,是工程中心而非科学中心,由于忽视了基础科学的优先发展,创新驱动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其二,虽然其中也产生了大量科技成果,但这样的创新在本质上是围绕工程难题进行技术攻关而形成的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成果,而不是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所产生的源头性科技创新。同现代社会由基础科学创新所驱动的理性化科学技术体系相比,显然缺少内生的原创性科学理论作为核心与基础,不易产生诸如E=MC2等理性化的重大科学发现,并从中创造出原子弹等全新的装备需求。收获的也只是一种以人的技能作为核心的累积性工程技术知识,而不是可以按照指数增长的演绎性科学技术知识。

其三,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固化为一种应对具体现实问题的功利性工具体系,虽然威力巨大,但由于消解了面向未来、面向可能进行开拓创新的理论思维能力,同基础科学的源头性、原始性、颠覆性创新谋求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无法协调,同未来战争依靠颠覆性科技创新游戏规则全面走向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军民融合是当今世界风靡全球的一种社会思潮,不过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战略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科技结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当代中国不仅超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而且正在全面融入全球化世界历史大潮之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无疑也是国防科技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以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构国防科技体系结构,应当成为中国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从理论上讲,科学技术本质都是军民两用的,也不存在独立于现代科技的国防科技,只是由于军事装备发展的需求才出现国防科技这样一个特殊研究领域。倘若因此仅仅把同装备有关的国防工程技术称之为国防科技,不仅遮蔽了国防科技的科技本性,而且切断了它同科学源头的逻辑关联,断送了从颠覆性创新到跨越式发展的国防现代化道路。

军民融合本质上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构建以现代物理学为核心,从基础科学通过应用科学走向各行各业的统一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它为各种不同的创新主体在科学、技术、工程、装备、产业等广阔的专业知识谱系中进行分工协作创造条件,使军民可以在各自熟悉的领域中深度挖掘;另一方面,它要走开从基础科学领域重大突破到军事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国防现代化发展道路,把当代中国经验型的国防工程技术体系从根本上改造成为现代理性化的国防科学技术体系,把当前的国防科技体系从被动适应部队现实的装备需求转变为主动创造未来可能的装备需求,让国防科技领域中的颠覆性创新真正驱动和引领未来智能化时代中国军事装备的跨越式发展。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否则视为侵权。
主办单位: 中关村融鼎军民融合智能装备协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D座2层 邮编: 100097
电话总机:010-58930618    传真:58930618    E-mail:znzx2017@163.com    www.zgcrd.org.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 6060 335

官方微信公众号